close

[六]智慧感悟

智慧感悟之一】

(1)佛經裡有六種對死亡的認識:

*死如出獄一一苦難聚集的身體如同牢獄,死亡好像是從牢獄中釋放出來,不再受各種種束縛,得到自由。

*死如再生一一「譬如從麻出油,從酪出酥」,死亡是另一種開始,不是結束。

*死如畢業一一生時如同在學校念書,死亡就是畢業。

*死如搬家一一有生無不死,死只不過是從身體這個破舊腐朽的屋子搬出來,回到心靈高深廣遠的家。如同出曜經上說「鹿歸於野,鳥歸虛空,真人歸滅」。

*死如換衣一死亡就像脫掉穿破的衣服,再換上另外一件新衣裳一樣。楞嚴經云:「十方虛空世界,都在如來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一世紅塵,種種閱歷,都是浮雲過眼,說來也只不過是一件衣服而已。

*死如新陳代謝一一我們人身體上的組織每天都需要新陳代謝,舊的細胞死去,新的細胞才能長出來;生死也像細的的新陳代謝一樣,舊去新來,綿延不絕,讓生命更可珍貴。

(2)經由對死亡的正確認識,人的思想可以昇華到更光明的境界。

(3)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正視生死一一死不足懼,再無可懼。

(5)《心經》中講諸物為空,領悟這個就獲般若智慧。

(6)《大涅盤經》中則更為詳細的寫到類似的內容:諸行無常,生滅為性。有生必有滅,其靜乃是安樂。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常飄渺,生死也是一樣,人有生必然就有死,平靜的對待才能獲得安樂。松崗細草,清風明月,生死對每一個人都是最平常,最公平的。修行者成就已經超越生死的真正自在境。「生也猶如穿衫,死也猶如脫褲。」

(6)唐代神僧寒山有詩云:

*欲識生死譬,且將冰水比。

*水結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應生,出生還復死。

*冰水不相相傷,生死還雙美。

(7)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8)執著就是苦厄,要脫離苦厄該怎麼辦呢?《心經》告訴人放下一切雜念,讓內心空明。

(9)有人說自己內心空明,錢財榮辱皆看得很淡,但是他們卻不能淡看生死,喜生懼死。(10)真的內心空明,不但要能淡看世界諸事諸多行,更要能不會被世俗認知所惑,讓淡然主宰自我的靈魂。

(11)笑對生活,淡看人生,就是樂生重生。

(12)順其自然,一切看開,才能活得有意思、有價值。

(13)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淡看人生,順其自然。

(14)人生貴在淡泊,古往今來多少名士終其一生心中都在嚮往或是操守著淡泊的心境。猶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5)陶淵明算得上是淡泊者:「一箪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16)淡泊人生: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坦然,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豁達,豁達對待人生中的進退;淡泊是對生命的一種珍惜,珍惜眼前而不好高鶩遠。淡泊可以讓你真正地享受人生,讓你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守住一份簡樸,不再顯山露水;認識生命的無常,時刻保持一種既不留戀過去,又不期待未來的心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走一趟蓦然回首,你會發現,其實幸福離你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

*淡泊人生,並非消極逃避,也非看破紅塵,甘於沈淪。淡泊是一種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沒有極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智慧感悟之二】

(1)淡泊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是一種明悟的感覺。淡泊為人,才能活出自我,才能將自己的本色演繹的精采。

(2)從有心到無心,從有生到無生,這就是無死的禪境;看透人的生死規律,隨緣而去,這就是超越平凡的妙語,這亦是遵循規律的人生。

(3)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4)佛家講六根清淨方可得度,《心經》中也包含同樣的意思,要修行致六根清淨就需要精進,須抖擻精神,須作而無作,為法忘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日不進,一日不得毗盧自性。精進即是好日辰。

(5)你的勤與惰,決定你人生的成與敗。

(6)儉樸一一成由儉,敗由奢。

(7)《心經》講怎麼多的無就是要人不去貪有。因為人的慾望是無邊苦海,貪得小利,就想貪大利,這樣就很難消除煩惱和苦諦的根源。只有不被物慾奴役,即使是簡單而又儉樸的生活,也能在擾攘的世事中保持平靜和安寧,也能達到心靈的自由和恬靜。

(8)禪要求參禪修行者,除了遵守佛規戒律之外,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是愈簡樸、素淡、清浄、自然愈好。

(9)唐代的詩僧寒山有一首《自樂》詩寫道: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10)唐代的詩僧法常,他的《示法詩》云:

*摧殘枯木依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若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11)唐代的無可禪師寫的《送僧》詩:

*四海無拘繫,行心與自濃。

*百年三事衲,萬里一枝筇。

*夜減當晴影,春消過雪蹤。

*白雲深處去,知宿在何峰?

(12)孔子說:「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13)吃苦一一一苦難是人生的財富。

(14)聖人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5)當你快樂時,你想要,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也想要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修行而不能獲得正覺,就是一種挫折。面對挫折和逆境,一定要調整好自己,將它們看做有益於人生的一種歷練,樂觀面對才能有所收獲。

阿彌陀佛![六]智慧感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師姊 的頭像
    師姊

    mot9238的部落格

    師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