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人,要看他怎麼選擇!這些決定正說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我們究竟從選擇與決定之中看見什麼樣的內涵,來了解他?每個選擇都因為當下的情境有各種不同的考量,然而除了變化的因素之外,有些不變的本質,則指引了人去向他會成為的我。那就是:價值觀。價值觀影響了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價值觀是人內在衡量價值,看待價值的方式,也可以從當中看見人如何去篩選、排列自己看重的順序。價值與當事人之間的親疏遠近、輕重緩急,正是一個人選擇的憑據。
或許談論價值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過於抽象,然而我們卻非常普遍衡量他人的價值觀,所以也很常聽到,「這個人的價值觀有題。」、「我真搞不懂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等等,這樣的說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幾乎每一項選擇都牽扯其中。選擇男女朋友,選擇職業,選擇是否赴約,選擇面對父母…等,背後都明確指向我們看重的價值。舉例來說,選擇男女朋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選擇背後重視的究竟是什麼?是財富?慾望?長相?相處?還是有個人可以陪伴或依賴?情感上有個寄託?還是彼此有互相吸引的特質?我們因為什麼而選擇,就可以看出對我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決定的當下,也代表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面對工作,有些人只選擇收入高的職業,其餘一概不考量。我們就會了解,對這些人來說,錢是最重要的價值。
相對來說,另外一種人不喜歡商業行為當中,違背自己良知或道德的部分,所以即便再多的錢,也寧願選擇一份正直的工作。我們從這樣的判斷來認識他人,或著…認識自己。為什麼我選擇這樣的對象?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為什麼我選擇這份工作?我期望得到什麼?選擇畢竟是一種篩選,選擇了其中的一種,其餘的不一定可以兼顧,所以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也會比較出對自己來說更為重要的部分。從上述工作的例子,或許就可以說,我在選擇高收入的工作時,可能就要犧牲某些良善的價值,或許導致我成為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當然現實中的選擇,可能更接近一種抉擇,並非如此二元對立的處境,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往往這類型的選擇,其實更加猙獰,也帶來痛苦。
很多人羨慕月薪六、七萬,又有良好公司福利的工作,但如果這樣的工作本身沒有什麼發展,也不受人重視,就是做例行性的事務,這樣可以嗎?或者,相對於這樣的處境來說,收入沒有那麼高,大概四、五萬,卻有很多時刻可以發揮影響力,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在兩者相較下,我們就得衡量,失去的兩、三萬是否可以與被看重相比?究竟是穩定且更多薪水重要?還是發揮影響力且被人重視重要?這值得我們好好選擇。
無論如何,這已經不是對錯、二元的判斷,而是哪一種更加適合自己,或更貼近自己看重的價值。尋求穩定的人選擇穩定的工作,因此我們從他的選擇中看見了,安定是他所選擇的自我。追求被重視,能有影響力的人選擇後者,我們也在他的決定中,看見他對自己不一樣的期許,幫助他人或許是他自我當中,更重要的部分。我們也在這樣的抉擇當中,從認識自己的決定,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從選擇中去理解自己,遠勝過於認知與感覺,畢竟後兩者依舊不斷在變化。
認知會隨著訊息或知識的增加而改變,更重要的事情是,就算你知道了一件事情也不代表你就會成為,例如:就算我們知道了很多的繪畫技巧,也不代表我們就是畫家。知道了很多醫學知識,也還不是醫生。了解了攝影的知識,不代表就會成為一個好的攝影師。很多人以為自己知道了一些道理,就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但往往在實踐上反而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真正的強者是遇到挫折仍然含著淚向前奔跑,你努力了,盡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運氣不好。人心就像一個容器,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然就少;裝的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裝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裝的寬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胸襟決定器量,境界決定高下,而上天考驗的就是這些。
想通透了,明白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顆平常心,無時不是快樂,修得一顆滿足心,無處不是幸福。在修正中砥礪品性,在省悟中拓寬心胸。成敗自清醒,是非一笑過,讓人生多些陿意,多些感動,多些精彩,多些永恆。
最後,學會認識自己己,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能容,能忍,能讓,能原諒,自然平心靜氣,身心健康。一個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會通達,內心就會通泰,有欲而不執著於欲,有求而不拘於求,活得灑脫,活得自在。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人生,何不瀟灑走一回呢?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