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佛道者,須證佛菩提道及解脫道;證解脫道者,在於斷除我見及我執等煩惱,不因觀想成佛之法而得成辦。證佛菩提道者,在於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因此而起般若總相智;復由此般若之總相智,進修般若之別相智;由通達般若之別相智故,即可據以進修一切種智;未具足一切種智之前,名為道種智,即是地上菩薩之般若慧也;若置得圓滿具足般若之一切種智,即成究佛道。如是能得三身具足圓滿,如是進修次第之內涵,方是真正成佛之道。
初轉法輪二乘法,如是必須真實踐覆;二轉法輪般若中觀,亦復如是必須實際踐履;實際踐履者謂:親證中道心─第八識如來藏─而發起般若之根本無分別智。三轉法輪之法無我智,絕非單依唯識佛學名相之熏習而可證得,必須以二轉法輪所悟自心藏識之根本無分別智為基礎,方能修證;此是菩薩相見道位之修證,必須雙俱虛妄唯識門及真實唯識門之實際踐履,方可成就,非唯虛妄唯識門之踐履而可成就,亦非未證如來藏者之所能臆想也。
成佛之道有其進階次第,佛說菩薩於三賢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學般若,證悟藏識,生般若慧,漸漸通達而入出地,修學百法明門滿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淨及修學千法明門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學──四禪八定及四無量心,將至滿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觀,而後隨入初地無生法忍及二地三地無生法忍,依三地無生法忍般若而修禪定,禪定成就具足之後始修習五神通;乃是以般若慧為主,未得三地無生法忍前,不修五神通。佛菩提道之修證,始由六度萬行之熏習,外門之廣行六度萬行;復由四加行之斷除我見,雙證能取皆空,進而證得第八識如來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實相心,通達般若總相智;進修般若別相智──閱讀般若系諸經,通達般若之別相智。復又進斷異生性,發起金剛心,進修種智──第三轉法輪諸唯識系經義,修證道種智;次第進修十地之十度行,漸次邁向佛地。
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證自心第八識為根本,而後次第漸修,地地轉進,不得躐等躁進,是名佛菩提道。
大乘的解脫道:二乘解脫道與大乘解脫道共通──所以大乘法的菩薩們也必須修學解脫道。大乘法中的解脫道,在見道的部分,可以和佛菩提的見道一起完成,因為佛菩提道的見道必定會同時斷我見──不以覺知心及作主心為常住不壞我;在破壞無始無明時,我見必定會同時斷除。解脫道所斷的煩惱,在大乘法中名為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從哪裏來?
從我見為根本而生。一念無明為什麼名為一唸無明呢?這是因為它有一個現象──在無妄想之中,突然會有一念煩惱產生;由於這一念煩惱出現,就導致眾生的受生而輪迴生死,所以稱為一念無明。
在乘法中,一念無明分為四種住地煩惱:
第一種是「見一處住地」,也就是我見;因為不如理作意見的邪思維而誤認覺知心為常不壞之我,執著這個惡見,住於這種錯誤的見解釋之中,在這個境界中安住,名為見一處住之地。
第二個人煩惱名為「欲界愛住地」,就是貪著欲界的五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而以貪著男女欲為主要。
第三個煩惱名為「色界愛住地」,就是貪著色界的境界──禪定及色界的神通等有關為法,貪污著手色界天的話種種境界。
第四就是「無色界愛住地」,經中名為「有愛住地」;有愛住地的「有」是什麼意思呢?自古以來,眾生修得四禪八定的人很多,卻仍然不能出離生死,就是因為這個有。
什麼有呢?就是在四空定中已經除去了種種粗細念之後,所剩下的一念不生的極微細覺知心,這個極微細節的定中覺知心就是無色界有;由於執著這個覺知心我,不肯定自我捨棄,不過肯自我滅除除掉,所以不能進入涅槃,不能出離三界生死;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聽善知識開示這個道理而能信受奉行,便可以斷除「有愛」,成為慧解脫,捨壽時便可以不再貪著自己,便可是進入無餘涅槃。這四種住地煩惱斷除了,就是大乘的解脫道,成為無學菩薩。解脫果有四種:謂無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
無餘依涅槃者,謂眾生之七轉識已修除分段生死之煩惱種子,令煩惱種子不再現行,故於捨壽時,能令意根我滅除,故令如來藏不再出生中陰身;或者於中陰身滅後,不再受生,而將中陰身與會中陰階段之十八界法滅除,唯餘如來藏無形無色,離一切覺觀,亦無思量,不復出現於三界中,永無一切三界行苦;依如來藏所處如是境界,說名為無餘涅槃。有餘涅槃亦復如是,依如來藏中分段生死煩惱現行之斷除,未捨壽而入無餘涅槃之前,施設有餘涅槃之名,非可外於是自心如來藏身而說涅槃也。大乘別教諸菩薩所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亦復如是,依第八識於生死流轉中,,恆常顯現如是體性:體恆常住、隨緣任運、不貪不厭、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之境界,非可外於自心如來藏而言有此一涅槃境界。
佛地之無住處涅槃亦悉依自心藏識而言,謂佛地之第八識已斷盡分段生死之現行,並斷盡煩惱障之種子隨眠,永離變易生死;亦斷盡無始無明一切隨眠,智慧究竟圓明,故改名無垢識,亦名佛地真如;於是一切境界,於一切法,於一切有情,悉皆真實如。如是佛地真如,由斷盡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之證量故,永不住生死;由斷盡無始無明隨眠故,現觀一切法唯是自心真如所顯,現觀一切無為法亦是自心真如所顯,涅槃即是無垢識之真如性故,由如是親證故,諸佛永不入住無餘涅槃境界中;如是不住變易生死亦不住無餘涅槃,故名無住處涅槃。
二乘定性不迴心無學聖人,捨壽則必永住無餘涅槃,永不受生。諸佛滅盡三界分段生死無明已,復斷盡藏識一切煩惱障之習氣種子,斷盡所知障之一切隨眠,第八識中種子變易流注已滅,永不愚必變易,名為斷變易生死;如是已證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而不住無餘涅槃境中,復已斷盡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依無盡願度化有情永無休止,不入涅槃不住生死,名為無住處涅槃,唯佛證得,此解脫果亦非二乘所證。
如是,解脫果之四種圓寂,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唯在大乘佛菩提智之所證得,無餘依涅槃、有餘依涅槃通於三乘;如是異同,學人應知。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都是因於《心》攀緣。在《圓覺經》曰:「輪迴,愛為根本」。又在《四十二章經》曰:「使人愚蔽者愛與慾也」?
這是因貪物染者名之為愛,凡夫之愛,貪引欲即難離輪迴,該解真求不取之道理為何。
在〈楞嚴經〉有句話…物能見我…?利用這假的身體來借假修真!也是說靈非體之物,借體為用,故云借假修真。這個宇宙自然法界就是用法輪運轉中有成、住、壞、空?解釋說:成,是和合。住,是緣起。壞,乃四大分散。空,是性空是也。
還有那靈氣與靈體有何不同?靈氣乃無覺之靈,不識方向。靈聚產覺性。
靈體,指法身,此乃有修之靈。
有人會問第八識累世習染能盡除否?我們《靈》已經輪迴有六萬多次,習染一世可盡除,然而累世習氣染著,來去幾回投生才能盡除。不過,努力修行,把習性清除,就是《靈與心清淨》;臨終時要有堅信的心一心不亂唸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相信一定會圓滿成就佛國!在西藏生死書:「當你認真觀察,就可以發現萬物本身並不真實存在,這種非獨立存在,我們稱之為空。」
這是此指因緣和合而生之萬象,本空體。性淨,心體尚有染性之用?這是有的,因涅槃並非意識作用盡無,乃指心體無染著,然心體本具之能力尚存。在經書說:「般若智慧無知?」這是說見解百般亦是障道,如稚子般率真本質,方可成佛。
現在人自見自身習染如何處理呢?
答案:對境起修同時反聞自性。
什麼是五停心觀?就是:
止貪減慾,不淨觀。
停止瞋恚,慈悲觀。
除愚癡,因緣觀。
清浄業障,念佛觀。
不散亂,數息觀。
有觀像念佛就是乃佛弟子之基本,自見本性是也。
靈與性是不同的,靈即識心。性乃習染。識心本自清淨之如來藏識。識田是習慣氣候染著之阿賴於耶識。那如何求念轉性移?就是起心皆妄,轉阿賴耶成如來清淨藏識,使之念轉性移。念轉性移,轉識成智是也。要知道本性與自性是不相同的,本性浄白無污。自性,有染著。
平常就要觀閱與觀照,觀閱,就是離境脫俗,見解獨特。觀照,就是淨心無染,見自本性。
師姊問老公公?
1-如何不著任何相?2-十地菩薩?3-何謂助悟?自悟?
1-老公公回答:如何不著任何相:定心觀萬物。
靜心度眾生。
2-答:十地菩薩:指菩薩乘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此十地是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個十位,於此漸開佛眼,成一切種智,已屬聖位。
3-答:助悟是良善知識。自悟才算是真悟。
師姊再問?像我稚子般會成佛?
現在除唸經外每早、中、晚、睡前共4次十念佛法已10次等於400次每月增加1次等於40次
,一有空我也到處念如走路、上廁所、買東西、煮東西等!都也可默念阿彌陀佛,祂都會有感應!
我也努力做三種布施也努力做;眾生也可以試試哦!
老公公回答:很好!一定會的,因為單純、善良又精進啊!
師姊說:謝謝您;對您老公公能回西方極樂也算解脫了;不是嗎?
再談成佛之道者,其中心思想乃是一切種智之修證;一切種智之修證者,唯在法界萬法之根本心──第八識實相心蘊含一切種子之智慧。世間及出世間之一切法,都因有情之根本心如來藏體,以及藏識中所蘊藏之無量無數種子,故生五陰、十二處、十八界法,再由此十八界法與如來藏中所含藏之無數種子,輾轉而生十法界一切凡聖萬法;由此十法界一切凡聖萬法,故顯出種種出世間之無為法。由是緣故,說法界之實相,即是眾生本具之自心如來藏──凡夫位中名之為阿賴耶識。
此阿賴耶識,即是中國禪宗證悟者所悟得之第八識真如。
然而自古以來,禪宗門中,一向皆有初悟之人,尚未解知成佛之道,隨於錯悟、淺悟之人不實言說,墮於狂禪之中,人云亦云,每言「開悟即是已成究竟佛」,於經中所載已經證悟之諸大菩薩悟已而未成佛之事實,不知檢點,不知探究其故,遂有種種違背佛語之言說,誤導當時及末法今時之學佛人。
很多人凡此過失,皆因不能真實了知禪宗之證悟境界,復又不知在般若智慧之修證上,究竟應如何定位所致。復於第三轉法輪之般若修證位階產生誤會、誤判,不知第三轉法輪諸經所開示者,乃是地上菩薩所修證之增上慧一切種智。
復又誤會佛法之道次第,不知成佛之道所應進修之法道次第。
復於阿含諸經密意不能證知,隨於大師們誤解阿含諸經意旨者之所說而信受之,故於阿含經旨生諸誤會,便遭邪見之籠罩,隨之步步皆邪。這是娑婆世界佛教的危機!
華嚴中亦說證得阿賴耶識者即可獲得本覺之智,則可證實:證得阿賴耶識者即是大乘法中之開悟者,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見道者;經中又說證得阿賴耶識而能轉依識上所顯之真如法性,能安忍而不退失者,即是聖人,當知親證阿賴耶識時即是開悟見道也,當知除此之外,別無大乘別教正法之真見道也。非唯此理極明,復有經文為證;如《密嚴經》云:﹝阿賴耶識恒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又如經云:﹝藏識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十地行眾行,顯發大乘法,普與眾生樂,常讚於如來;在於菩薩身,是即名菩薩;佛與諸菩薩,皆是賴耶名。佛及諸佛子,已受到當記,廣大阿賴耶,而成於正覺。﹞
是故證得阿賴耶識心體者方是真正之開悟者,能現觀阿賴耶識心體在法上所顯示之真如法性而轉依之,而不自我否定退失者,方是大乘法中之真正見道者;若有人別求識外之真如作為阿賴耶識之本體者,若有人別求能生阿賴耶識之真如或如來藏者,即是心外求法之外道也。
因有如來藏阿賴耶識故,能有大乘菩提,方有勝義諦。
云何大乘菩提名為勝義諦?此謂萬法悉從如來藏中出生;若無如來藏出生蘊處界,則無世間萬法令出生,尚無世間萬法及眾生我,何況能證知如來藏中所蘊藏之一切種子?何況能證一切種智而得成就佛道?故如來藏即是萬法之根源,故如來藏即是一切法界之實相。而此萬法實相心體如來藏,即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由是故知如來藏是勝義諦,諦者謂如來藏是法界萬法之根本,若無如來藏者即無任何一法可得,此是法界究竟道理,無可改易或代替,故名為諦;此諦為世間出世間道理之最究竟義,為一切法界之真實相,故名勝義諦。
第一義諦智慧有三:
一者般若總相智,謂禪宗真悟者之開發悟明心────觸證嶺受自心藏識,能親現觀,即是種智中所說大乘真見道之根本無分別智。
二者般若別相智,謂證悟者於悟後,依般若總相智,多方領受及體驗藏識之中道性,因而發起種種別相智如《大般若經》所說者,因之而起中觀智,即是種智中所說大乘相見道後得無分別智。
三者般若種智,謂依別相智而熏修八識心王之一切種子,未圓滿具足前名為道種智,圓滿具足者名為佛地一切種智。
如是三智名為第一義諦之智慧,函蓋三乘一切佛法。
而第一義諦智慧以自心藏識〈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若不觸證第八識,皆唯能於外門修菩薩行,不能入第一義諦而生般若慧,永劫不能成佛。
親證如來藏是現量境界,親證者是意識覺知心與意根末那識,於親證當時意識與末那識及相應之心所法所緣,皆能顯了分明所緣的自相即是如來藏心體。由於是現量境故,所以意識與末那識能夠時時現前觀察領納:如來藏於悶絕…..等五位意識斷滅時仍然運行不斷,當眼識、耳識乃至意識要依於眾緣方能生起了別六塵時,如來藏卻一向都安住於不分別六塵、不取捨貪厭之清淨無染自性中。
色、受、想、行、識五陰雖然是無常虛幻不實,然而五陰十八界的法皆是如來藏心體中所含藏之種子功能差別;五陰之造作、有為、生滅相中,卻更能顯示如來藏之涅槃體性。
一切法皆有五陰十八界展轉所生,五陰十八界則是由如來藏所生;但如來藏心體一向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涅槃寂靜,體如虛空故無上夏四維方所可言,故無所從來亦無所趣向。菩薩因為親證如來藏,所以能夠如實了知一切法相:色、受、想、行、識虛妄之法相,如實知五陰十八界有為法相空、無相、無作之無我性,更如實知如來藏與所生之五陰十八界法和合運作但是永遠都不執著為自我之無我性。由於了知五陰有為法自性空之無我性與如來藏之無我性,如實知如來藏於三界現行時所顯現之真如法性,如實知如來藏於三界六道中出生五陰而輪迴受異熟果報時所顯現之平等性,如實知如來藏本來就在、非是因緣所生法之離生性,因此而使意識覺知心轉依如來藏清淨自性而不執著一切法,乃至亦不執著如來藏自身之功能性與清淨自性,因此轉依之故,能去除末那識之恆執如來藏為自內我之我執習氣。
菩薩由於如實知一切法生滅之根本因即是離生之如來藏,於一切法相皆能不執著之法,純是智慧相,絕無境界相之所得,即是無所得法,以親證如來藏之涅槃境界故;以了知如來藏所安住之寂靜涅槃境界,無五陰人我之法、不與萬法為侶,當然是無生可度、無佛可成、無煩惱可斷、無法門可學的,這樣子證悟,才是真正證解般若經中所說無聲可度……乃至無法可學的賢聖,而不是一般人以覺知心的境界作為證悟內涵,而自認為無生可度乃至無法可學,誤會般若太嚴重了。
有五陰才有人我,有人我才有眾生,有人我眾生才有煩惱,有眾生斷盡二障煩惱才有佛可成,而這些智慧境界都必須精由親證如來藏才能夠證得的,只有如來藏的本來無我性,才能親證這個智慧境界;因為人我眾生是不得解脫、不得成佛的,也因為有人我眾生,才會有解脫道與成佛法門可學故。
菩薩既然了知一切法都從如來藏所生,而如來藏本來清淨涅槃,體如虛空卻無來去可言,體如虛空而具金剛性,永不變異毀壞,而一切法都攝屬如來藏所有,因此故說一切法亦無來去可言,亦不變異毀壞,但這是必須親證如來藏才能生起訴的智慧。菩薩以此無所得為方便,修學六度波羅蜜多,從一地趣向一地,如是對治我執習氣、修學如來藏種子功能差別智慧之地上道業,卻能夠不執著「此是何地、彼是何地」。如經中所說,菩薩一定是親證如來藏而如實了知一切法相,因此才能不執著故。
《金剛經》中 佛所說,菩薩應當如何來降伏其一向取我相而作分別之覺知心呢?菩薩親證了如來藏以後,現觀其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不實,能夠斷除其意識覺知心之分別我見;自身之五陰既然緣起生滅、無常住性而無人我相,返觀一切三界四生有情之五陰也是一樣沒有常住不壞的人我相,當然就沒有眾生相,眾生相是因於五陰生起人我之見解而顯現故。五陰一向都是剎那剎那無常生滅變異不斷,因為有人我計著五陰為實,所以眾生不能覺察此無常生滅變異相,而以五陰之生與死而說有壽者相;五陰既然無人我、眾生相,則依五陰而有的壽者相亦是計著而有故。然而親證如來藏之菩薩,不僅能從五陰之空相來觀無人我眾生壽者相,更能夠從如來藏阿賴耶識於三界現行時,與五陰十八界諸法非一非異之中道第一義諦觀,而從法界實相上來了知無人我眾生壽者相。如來藏阿賴耶識出生了五陰十八界,與五如來陰十八界和合運作但卻遠離五陰十八界之生滅無常相,從來不於五陰十八界取捨計度為我與我所;菩薩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所得之根本無分別智、後得智及道種智,能夠現前觀察了知如來藏阿賴耶識非是五陰任我人我之法,而於一切法中顯露其本然之法無我真如相。因此,從如來藏阿賴耶識自身而觀,決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可言。
菩薩了知如來藏阿賴耶識除了處於吳於無餘涅槃位以外, 於三界六道德四生中與所出生之五陰非一非異而和合運作時,其心體本身仍然是處於涅槃寂靜境界中,從來就不觸六塵而絕對的寂靜,心體從無生滅;菩薩尚未滅除十八界我之時,就已證知無餘涅槃境界中即是這個涅槃而又快又好絕對寂靜的如來藏,所以菩薩不入涅槃而能實證實吳餘涅槃境界,所以說菩薩不可思議……。
有生相者是眾生五陰,能滅壞者亦是眾生五陰,而五陰本無人我眾生相,滅除了五陰所有十八界以後的眾生已不存在,而入了涅槃以後僅存的如來藏卻又是本來就住在涅槃境界中的,並沒有哪一個眾生的五陰中的一陰或具足五陰可以進入無餘涅槃境界中,如來藏卻又本來就涅槃,所以《金剛般若經》中 世尊說能令三界四生無量無邊有情皆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卻又說滅度一切眾生之後其實並無眾生得滅度者,真義正是如此。
由是當知,若無意根〈末那識〉,則阿賴耶識將無法在三界行運作;若無意跟之作意及思心所,一切境界相將不能現起;若無根,則無一切六塵上之見聞覺知,亦無三界萬法之能取與會所取。
故知染污末那實為生死根本,實為現起三界定六塵萬法之根本源。
復次,《剩鬘經》云:「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即是《楞伽經》所說:「如來藏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如明鏡不與影像合,而含影像,約「有和合義」邊說,若不和合義者,即阿賴耶識〈藏識識體〉常住不變,故名真如;本一真心,雙具有性與空性。
在《密嚴經》亦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阿賴耶識心體雖出生一切染淨諸法,常處於五蘊染法中,自身卻恒現寂靜涅槃相,猶如虛空,遍持一切色法染法而其自身無染。
心王:〈最勝〉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聲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心所〈51法〉相應如下:
一、 遍行〈5法〉:觸、作意、受、想、思。
二、 別境〈5法〉:欲、勝解、念、定、慧。
三、 善〈11法〉: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痴、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無害。
四、 根本煩惱〈6法〉:貪、瞋、痴〈無明〉、慢、疑、惡見〈不正見〉。
五、 隨煩惱〈20法〉:
忿、恨、覆、誑、諂、
憍、害、嫉、悭、無慚、
無愧、惱、不信、懈怠、放逸、
昏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共20法
六、 不定〈4法〉:悔〈惡作〉眠、尋、伺
佈施三要素:施者、受者、所施者。
色法〈現影〉11法: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處所攝色。
心不心相應行〈差別〉24法:
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
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
生、住、老、無常、流轉、
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
時、數、和合性、不和合性。
無為〈顯示〉6法: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想受滅、真如。
以上所說對心相應和不相應都對解脫生死有很大影響;一定要把不好滅掉,專心修《善》!
最後說!不管欲界天上的地居天、忉利天或無色界天都是修福報的,等到福報享盡了,還是要六道輪迴!所以,要知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聽從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經文說的修『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得永生因祂是不生不滅的而得解脫生死,是我們永遠的《家》!
師姊好好修早日明心、見性,證得果位,修到西方極樂世界好好在那裡再努力進修學習!
望眾生也能跟師姊一樣《精進》!
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